首页

【探课】语言为桥,文化为魂——日语课堂跨文化交流之旅

发布日期:2025-05-15 信息来源:

近日,在北外附校的初一年级日语课堂上,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有朋自远方来主题公开课。授课教师王朔以《大家的日语》初级教程为依托,通过语言学习+文化体验的融合模式,带领学生在日语自我介绍的情境中感受跨文化交流的魅力,展现了日语教学在语言能力培养与学科育人层面的双重价值。

多元目标引领,语言文化共融

课以通过跨文化交流认识日本友人为核心,设置三维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掌握日语名词句肯定、否定、疑问句结构,能在模拟场景中流畅完成自我介绍文化意识:理解日本以礼待人的社会规范,对比中日交友礼仪差异,培养跨文化尊重与包容意识思维品质: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认知链条,提升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与批判性思维。

课堂以一体化为设计理念,特别设计课堂参与度进度表悬挂于黑板右侧,教师通过实时提问、小组互评、成果展示等方式,全程追踪学生学习成效,确保学有反馈,评有导向


情境活动激趣,深度学习落地

本堂课国际交流为主线,设计阶梯式教学活动,推动知识向能力转化。首先,以以往的学生交流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我校与北京日本人学校学生交流纪录片在教室大屏播放,随后,王老师的提问引发学生热烈讨论,自然切入有朋自远方来的文化主题。具体教学活动环节从词汇分类的 “具象感知”,到语法情境的 “规则建构”,再到场景模拟的 “真实运用”,学生不仅掌握了 “形”(语言形式),更领悟了“神”(文化内涵)。这种从“语言符号”到“文化理解”的深度学习,正是本堂课赋予学生最珍贵的能力——用语言之钥,打开世界之门。


学生主体凸显,素养培育无痕


本堂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互动问答等多元形式深度参与其中。中日礼仪对比讨论中,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梳理中国握手礼vs日本鞠躬礼”“直接介绍vs谦逊表达等差异。在模拟初次见面展示环节,第三小组的学生分别扮演来自不同国家的各行业人员,仿照课文对话进行交流发音清晰,动作自然,赢得最佳表现力小组称号。课程结束前,全体学生齐声朗读友あり遠方よりきたる,并在学案上写下对跨文化交流的期待。

本次公开课以日语自我介绍为切口,构建了语言学习——文化理解——价值认同的立体课堂。学生不仅掌握了日语基础句型,更在大转盘游戏”“找朋友等沉浸式活动中,体会到语言背后的文化温度。当学生用日语说出有朋自远方来时,传统文化与世界语言的碰撞,正孕育着新一代的文化交流使者。未来,日语组将继续探索情境化学习”“项目式实践等创新模式,让语言课堂成为学生瞭望世界的窗口,助力他们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表达、从容对话。